页面

2006年9月30日星期六

又到十一

每到这种不长不短的假期总有一些烦燥。干什么好呢?出去玩吧,一来跟我一样的闲人不多,像这次想找陈纪宝仪全部都没空;二来黄金周出去玩委实人太多,除了可以感受一下我们的中华民族的生育能力以外也感受不到那些名胜美景了;三来好不容易有个机会睡个懒觉休息一下,出去玩了累个半死也不太值。可是不出去玩吧,又心不甘情不愿的,一天到晚蹲宿舍盯着电脑看仿佛又加深了自己的变态网络中毒强迫症,显得自己多么没有朋友多么没有社交。唉……
我的月饼到底能不能到呀!!!!

2006年9月28日星期四

绝无PS大作!

刘血居然无踩我,甚感惊喜,遂把此图贴上来供大家踩,此为我在昌黎最惊艳之作,模特为一个滑稽搞笑的肥仔…… Posted by Picasa

Shall we talk

自从我跟夏老google talk上之后我对其惊艳的话质报以极高评价于是大力推广,拉得大tree加入到talk的行列中来了,每晚一两点就开始跟法国那边talk起来了;自从大tree跟他LP talk上之后他又对其惊艳的话质报以极高评价于是也大力推广,拉得现在一大票人跟着加入到talk的行列中来了,talk回老家也就算了,还有人talk到北京而已,宏G更是极为无耻地老call大tree……
shall we talk, shall we talk……

2006年9月24日星期日

秋游归来


地点在河北昌黎,大tree的老家,璇子半个老家,外加住在KP她娘学校的所谓培训中心,真是跟我们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哦~
最有印象的是海上看日出,虽然时间早了一点点,虽然旁边两个好像lesbian的欧巴桑一直在吵着还喊什么在二十一世纪的天空自由翱翔而大煞风景,虽然等得我们不耐烦的时候以为太阳躲在云里不出来了结果都没看见太阳出现的第一缕光线,但是第一次专门跑到海上看日出还是很是不错。
然后基本上都是海边的活动了,摩托艇性价比太低没玩,以为天气会挺冷没带游泳装备结果水也没玩,沙排由于大家水平太低玩了十分钟没玩,沙足由于太累人玩了十分钟没玩……说来我也不记得我在海滩上都玩过啥了,但是就是觉得一整天在海滩上过得挺快挺好玩~哦!我想起来了!我花了好长时间把FSY和大tree给埋起来了!!!
晚上烤串啊海鲜啊啥的。工夫太多,还老不熟不太好吃,权当体验生活——当然熟了的也挺好吃。赞的是KP炸的剩肉~开始的时候是剩的才炸,后来由于太有市场就把串好的都弄下来拿去炸算了~
关于这地方的印象倒是比较奇怪。首先是沿海一整圈居然全是被北京各大小单位给包下来做各种干休院、培训中心、会所——当然最直白的称呼是度假村。我们免费住了两天也全是托了这培训中心的福。其次是他们的店铺改名字委实太有文化了,在一条街上我找着好几个我见都没见过的字——比如说滏,比如说“三个鱼”字……难怪可以出昌黎先生这种牛人了。
嗯。刚回来,很累,很困。 Posted by Picasa

2006年9月21日星期四

人肉人机交互接口

昨天上了一节痛苦的数据库课,我仿佛隐约看到了20年后的虫田。软院人的风采真是表露无遗!
长得不帅就算了,口齿也不清楚,口音极重,字也写得难看。过去上JAVA课的时候主要障碍是他整句话都能听清,但是却一点也听不懂;现在可好了,还不光听不懂,就是听清他说什么都有问题。周围的人一起在说:他一直说的是中文吗?听他讲课比托福难啊……
他的专业知识当然很牛,无话可说,当一个人在吐一堆名词你发现全都不懂的时候你除了觉得他是牛魔王以外也没别的想法了。大概是一直在跟电脑打交道,只会人机交互,不擅长跟人沟通。这真是人肉人机交互接口啊!!!这课怎么办啊!!!

p.s. "预设停运时间4PM." blogger居然有这样的提示,down机也是很有计划地down呀~

2006年9月18日星期一

又到九一八

号召全国人民一起吃日本豆腐!

又到一年迎新时

又到了东莞建设研究会把建设东莞的钱用来腐败的时候了,于是趁机去吃了一顿。以下是几个points:
见到了清华的三个新生;
见到了久违的Jackser;
台上发言的时候口误“一个不明文的规定”为“一个不文明的规定”;
拿到有钱佬奖学金的是一个正太;
拍照处发现还有横幅,我们研究了很久那个莞“籍”的籍字的用法问题,并提出不如直接写东莞佬会更亲切;
见到比Jackser更久违的糖厂的师兄LJZ,小时候他非要我认他做师叔的,居然说一点都认不出我来,还说我跟小时候不是一个样……废话……
没有烤鸭和老火汤,有点失望。

大概讲完。

2006年9月15日星期五

CAM作业


Donald友情平面设计,我框选了一晚上居然说太细加工不出来,最后的作业上只好把那些小字删掉了……

2006年9月14日星期四

概念四驱车


本来打算做概念车,就画了个极其麻烦的椅子,后来发现我的车完全就是一个玩具四驱车,又舍不得把椅子放弃,唉~

2006年9月13日星期三

Endless Pro/E

CADCAECAMCADCAECAMCADCAECAMCADCAECAMCADCAECAM……

好烦啊!!!!!!!!!

2006年9月10日星期日

供应链模拟实验体会与总结

经过连续几天的准备、计划、学习和总结,更有实验过程中的忙碌、混乱、紧张和奔波,我们这次的供应链模拟实验任务终于得以圆满完成。在此次实验的过程中,可谓收获良多。
作为学习委员,有幸在这次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担当一个总体的协调者和观察者的角色,令我得到了比其他同学们更多的更全面系统的关于此次实验的信息。关于整个模拟实验的情况总结,可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来分析。
首先是横向的,来谈一下关于各项分工角色的情况。在划分各项职业者的人数的时候,我实在是非常希望能够凑出再多一家批发商来,只有竞争才能让市场价格和服务质量达到理想的状态,而一家垄断必然会出现暴利和专制。无奈苦于人数问题,只好放弃。后来的实验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出现问题最多的部份,就是在批发商那儿。
整个模拟实验的角色有五种:一个材料供应商,两个制造商,一个批发商,两个零食商,以及一到两个消费者。以下对各个角色在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分别进行叙述:
首先是材料供应商。虽然只有一个材料供应商,只有两位同学工作,但是由于其定位是“服务同学”,由于没有像其他环节一样激烈的利益冲突,因此相对而言材料供应商的环节是秩序最为井然的。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因为价格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而使得材料淤积在某家手里以外,材料供应和回收的情况还算顺利。
然后是制造商。从第一天的试运行到第二天的正式运行,两个制造商由于下游处于垄断地位的批发商给予的生存压力而逐渐从竞争走向合作。在第一天试运行的时候,两个制造商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不断地为批发商提供折扣,形成了一种恶性的价格战。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也出现了一些无视规则铤而走险的情况,如不用装箱直接用手拿着送货等,可谓印证了马克思那句描述资本家追求利润的名言。同时另一方面,制造商内部的分工也不够合理,信息沟通做得也不够好。例如完全可以由负责采购的人员同时兼任运输,不必多余分工;又比如在一次调查中了解到,负责制造的同学并不知道个别原材料之间的价钱有所区别而随便使用等。而随着实验过程的不断深入,这些内部的问题逐步被总结发现和解决,而面对微薄的利润,两家制造商也走上了价格联盟的道路。因此在第二天正式运行的过程中,制造商环节大有改进,可算是在有条不紊地稳定生产。
批发商是整个实验中的一大矛盾所在。由于其在供应链中的核心及垄断地位,批发商成为了在实验中最活跃的角色。在第一次试运行时,位置偏僻的批发商却成为了最热闹的地方,上游两家的代表和下游两家的代表全部都集中在批发商处讨价还价,一派商业中心的景象。而批发商当然也不会错过利用垄断的巨大优势攫取暴利的机会,以进货价两倍乃至三倍的价格卖出货物,可算是无法无天了。而批发商内部消息不灵通的现象则比制造商更为严重,在我进行价格调查的时候,大多数的批发商成员都表示不知道进货价或者出货价,这对于要多方了解情况才能达到利润最优的批发商来说显然是相当不利的。而在为了遏制批发商的垄断行为而加入了允许一定程度直销的条款以后,批发商的职能又被完全地架空了以致无事可做,早前垄断市场飞扬跋扈的批发商又抗议规则不健全不合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批发商们也算是有良心的商人了,并没有利用垄断而把价钱抬成天价,因为从原则上来说就算他们抬得再高利润再大,消费者的一头也要购买产品以使得整个实验得以进行下去。同时在批发商达到价格联盟的时候,批发商也没有选择以只从一家制造商进货等手法迫使价格联盟解体,仍然只是在一个合理的利润范围内进货和出货,使供应得以顺利进行。
零售商是整个实验中生存环境最差的角色了。一方面要面对上游垄断的批发商的盘剥,一方面要面对下游垄断的消费者的刁难,一方面还要面对另一家零售商的竞争。几次运行的结果也证实了这样的观点,零售商往往是利润最少的乃至现金量不增反减。在实验过程中,我认为,有的零食商的经营策略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没有现货或者难以进货的时候,不懂变通坚决不下订单;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拒不承认之前的报价,损害声誉;对质量的检查不够仔细,多次被验货时找到质量问题而损失惨重;没有像制造商那样进行价格联盟达到双赢而恶性竞争,导致两家都挣得很少,等等。
消费者的环节也是实验中比较具有争议的环节。实验开始以前,我们就对消费者这个角色的设定感到疑惑:到底怎样产生需求呢?需求是否必须被满足呢?需求产生以后,消费者又怎样进行产品的选择呢?后来在实验运行的时候才知道,消费者原来是通过抽签来决定消费的需求量和频率,而后更是得授权在产品选择上可以进行一些刁难定制等。原来只有一个消费者的情况下,了解价格和订单时间、比较质量、讨价还价,还要进行抽签验货等等,时间非常吃力,经常不能在抽签的时间内完成需求任务。这一情况在设置了两名消费者以后有所改观。
以上从横向比较了各个角色之间的情况。下面从纵向的角度看看随着时间的推进整个实验的问题。
在第一次试运行以前,大家都对任务感到有点盲目而不知所措,反映在行动上就是整个场面相当混乱。人们不知具体该往哪走,只是接到自己的任务就拼命干,生产的一个劲地拼做产品,联系价格地一个劲地讨价还价,许多地方人挤作一团。在第一两个需求出现的时候,零售商方面对于价格什么的完全不了解,却依然盲目销售,结果便是在这个单子上亏了大钱。除了“服务同学”的供应商以外,各个环节都不敢报价,只有制造商那里在进行一些试探性的定价,然后很迟缓地反应到批发商那里,等零售商那里逐渐上升到一个比较正常的价格时,第一次试运行已经接近尾声了。同时许多事先规定好的事情都没有得到落实,要求交易有书面协议而口头承诺却大行其道,而有的时候又以口头承诺不算的借口翻脸不认帐。随着大家对工作的逐渐熟悉,生产工作显得不那么盲目了,更多是按定单在进行订货和生产,这一时候突显出的矛盾便是批发商垄断的弊病,也就是批发商门庭若市大赚特赚最为风光的时候。
在第二次试运行的时候,由于在上一轮中暴露出来的垄断情况,特意加入了可以制造商可以直销15件商品到零售商那里的规定。结果却由于市场“泡沫”的瓦解——据说是由于我作为消费者进行抽签的时候运气太差使得需求量骤减——还有直销的出现,居然就出现了整个第二轮运行批发商无事可做的尴尬局面。由于在第一次运行完毕总结的时候制造者和零售商们听到了批发商的暴利情况,很是不平,直销的时候价格也并未与批发商存在的时候相关多少,想必大家也赚到了一笔。总之第二次试运行的时候除了批发商从天堂掉到地狱以外,别的方面还算是波澜不惊,引起了大家对直销制度的许多思考和讨论。
经过了第一天的试运行和总结讨论,第二天的运行秩序要井然得多,许多规定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市场情况更加稳定和有条理。新加入的消费者可以按照一定要求定制产品的规定也发挥了一些作用。第二天的两小时连续运行当中明显地出现了四个阶段:
首先是直销大行其道的阶段。其结果是货物价格较低,订单的反应速度非常迅速,定制的要求能迅速完成,而零售商们则完全处于放假和四处了解情况的状态。大家在实验开始前的讨论基本达成了一点共识,就是直销的限额必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且都倾向于在一开始就把这个限额用完以保证可以得到这个规定包含的利益。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我发现这样的看法并非是完全正确的。这种情况在实验运行的第二个阶段出现了。
当大家的直销限额耗尽了以后,实验进入了正式运行过程中最为混乱的阶段,供应居然停止了。消费者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即使价格定得再高零售商也不愿意进货。供应停止的原因是制造商的价格联盟与批发商发生了冲突,制造商为了联盟的利益拒不接受批发商开出的条件,使得供应停止了。此时大家都处于一种比较微妙的利益冲突当中:一方面,因为制造商们在刚才的直销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利益,他们完全可以合作停止制造商品让整个供应停止,则批发商就完全无法获得利益;但另一方面,批发商也可以采取只进一家货物的方式迫使价格联盟瓦解,这样一家制造商可以赚得更多而另一家制造商将血本无归。但是最后大家为了让实验能理性地进行下去,还是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措施,价格联盟得以维持而批发商也开始进货,供应逐渐恢复了。这时就出现了刚才提到的不应太早把全部直销名额都用尽的情况:眼看着在生产商那里有现货而需求却无法满足。如果能够不盲目地把所有的直销名额都在价格较低时就用尽,现在就可以以高价大赚一笔了。
然后就进入了稳定供应的阶段,市场秩序最为良好和稳定的时期。也许是由于批发商的垄断,商品价格持续上升。本来也有一定口头协议的两家零售商的价格联盟迫于竞争压力而完全消失无踪。两家制造商倒是非常坚决地维持价格联盟,基本上是一种双赢的状态。一些比较奇怪的货物定制居然能非常迅速地作出反应,后来得知原因是批发商那里利用大量的现货进行现场改装,不知道这样算不算违反规则。总而言之,这一阶段是两天来运行最为流畅最为稳定的时间,问题不大。
在实验只剩最后一点时间的时候,场面又迎来了一点混乱,大家都想把屯积在手里的现货卖出兑现,出现了一些大甩卖等情况。无奈需求是由抽签决定的,打折甩卖之类的招数根本无法凑效。其实大家也应该提早预计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及早停止进货才对。
最后谈一下这次实验的总的认识和一些建议。
加深了对垄断和加强法规建设的一些认识。处于垄断地位的批发商多次出现问题,暴利的出现,都体现出了这一点,印象尤为深刻。
不能盲目使用所谓的先进技术。在实验开始以前,大家都磨拳擦掌地想把学到的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理念应用到实验当中来,什么零库存呀,什么JIT呀,可是最后的事实是根本什么专业的知识都没用到,在这个简单的实验中大家都只能按照最简单的经济常识进行经营。任何技术都要因地制宜地应用,没用什么绝对先进的技术。
资金的流动才能产生利润。在价格调查的过程中切实看到,产品每经过一级分销,就产生了一些利润,而供应停滞的时候就大家都无法赚钱。这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今天才得以更深刻的认识到。
理性经营很重要。大家经常都能想出一些非常极端的方法来攫取天价利润,但是最后大家都还是比较理性的经营,获得双赢的结果。在实际的动作当中,还是这样的经营方式更能获得稳定长远的利益。
合理分工很重要。不能只为分工而分工,有的根本没必要分的工只会显得累赘,像在这次的实验过程中制造商最后很多都反而成为了一种作坊式的生产了大家都进行产品的装配,分工应当在实际的运作当中逐渐摸索,找到最佳的分工方式。
一点建议:这次的实验应该是初次进行吧,在许多地方还不够成熟,主要是规则的制定还不健全,例如为了抑制垄断而加入的直销规则,显得相当突兀。而让我比较疑惑的是为什么这次实验里很多人都偏执地进行一种非常原始的计算方式——手写,别说用Excel记账,就是连使计算器的也只有一两个,使得交易很是麻烦。其实很多东西多准备一下,可以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需求的抽签等,将会使实验运作有效率得多。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尽量多安排一家批发商,可以省却许多问题,而且我觉得批发商那里人手是有一些剩余的。另外,只有一两个消费者来拉动整个系统的运行,确实有些命悬一线的感觉,不太现实。

p.s. 居然连着两天在THU里当导游了……

2006年9月9日星期六

标题同上篇

pro/e不太好玩,理念跟CAD有些不同,正在适应中。好不容易装上了一个可用的版本,这些天价专业软件们的反盗版技术还真是挺麻烦的!
运行了两天的塑料供应链游戏,怎么说呢?虽然依然是规则不完善运作不清晰场面很混乱,但是好歹还比我想象中要更有趣和更有策略性一些。大家都抱着反正也就黑一两天而已的心理进行着各种阴谋诡计和赖皮手段呀~另一方面我这无职业者也很有别的过瘾,当了一回标准制定者,像ISO似的质量规格什么的都我说了算,多爽!一流企业卖标准,果然有道理呀!

p.s. 回虫田,pro/e就是一个比AutoCAD更pro的软件……

2006年9月6日星期三

pro/e+拼装雪花

pro/e果然是如传说中的难装,倒不是说真的难装到什么程度,主要在于找不到可用的版本,上课用的educational version跟商业版本不兼容,说什么教育的不能用于商业用途……于是把能下载到的D版一个一个地试。最NB的是有一个版本,下回来一大堆文件,先把它们解压了,解出一大堆r00、r01等等的文件,再解压它们,又得到了一个大文件和一个setup.bat,再点,出来一个dos窗口又解压了老半天,然后终于出现了一个setup.msi,于是总算可以装了,又装了半天,终于可以看到它是什么版本的了……一看,商业版……

另一边的拼装雪花的所谓模拟供应链过程,唉……想必会变成一场混乱的闹剧……想上帝GG说的,还分什么工呢?定然是作坊式生产最快呀。在被一节课召唤了十几次以后,我还是头一次感觉到做学委还是有一点好处的,就是可以豁免为机动人员不用参加这场闹剧……当然我也不是就这么看死这次活动,拭目以待吧,没准会是个大成功?虽然我现在觉得不大可能。

2006年9月2日星期六

实践日志The End

8月31日

这两天的课都在讲一些我感觉比较空的东西,比如说"科学学"。简而言之就是要求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更高的视点来看待我们的工程与管理。而我大概就是一个普通的工科学生的命,总觉得数据呀逻辑呀什么的才是最真实最重要的,虽然道理上我明白更宏观更有方法论意义的指导思想肯定会对实际具体的学科大有裨益,可是感情上却总有点排斥。
我又想起那个问题了:我们系到底是一门软科学还是一门硬科学呢?
由于"工程"的名字,大家刚进来时,肯定都认为是一门硬科学;可是在教授老师们多番科普以后,大家又对工业工程的认识进行修正,而逐步向管理的方向转移;然而有一次辅导员的谈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不要以为我们这是一个软科学,我们始终是个工科,还是必须得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数据才能说话的。
工业工程就是这么个软硬兼施的怪胎。

p.s.大作业终于大功告成!这回的大作业也许是做大作业史以来最有效率做得最开心的一次大作业了。想必明天的演讲会成功的!



9月1日

PPT出了点小纰漏,是我没有再小心检查的错,不过我认为这次大作业的演讲还是相当成功的。而且我更是觉得,只有我们组才最贴近卢老师给我们的要求:我们要对我们以前曾经做过的项目用新学到的知识进行重新思考与认识。
回顾大作业,由于选的是一个以前的实践项目,而我没有参与其中,所以整个大作业过程中参与的程度比那些参加过实践的同学要少一些,这令我有些有劲使不上的感觉。不过此次大作业的完成情况让我很满意,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所有组员们的通力合作实在功不可没!对于这轻松而又不失充实的三周,也算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吧。

p.s. 总算贴完,虽然估计除了虫田没有别人会看,但是还是准备晾几天自己观摩一下^_^

实践日志8月29日

又到参观日。参观日可算是我们这课最大的特色和最值得期待的东西了。
第一站是燕京啤酒。
燕京啤酒厂里面居然有专门设计好的一条旅游参观路线,颇让我觉得神奇加古怪。然后我们沿着那条路线和导游的小姐一路前行。让我很不爽地是到了那间监控室的时候她一直回避我的问题:"这间监控室是日常工作中真的在使用的呢还是专门供我们参观的呢?"在走过几个不怎么吸引人的发酵车间之类的地方之后,我们在轰鸣的灌装车间研究起它的生产流程和工序——这算不算是一种职业病的发作呢?
最最新鲜的啤酒试饮我是错过了。无奈我的酒精过敏啊~~
第二站是阿奇机床。也许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没办法,上游厂商,即使做到全球最大也很有可能没什么人听说过,就像我跟人提起我们系跟富士康的关系很好时总要给解释一番富士康是个啥东西——当然事实上我也不太清楚。
阿奇机床大概是当天我们最熟悉的地方。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地方(例如5S,物流仓库等等)体现了我们IE的理念和成果;当然也包括在金工实习和制造课双重折磨下学来的机床方面的知识。
饭后参观北京现代。大家都同意北京现代提供给我们看的宣传片水准是燕京那个完全无法相比的。然后导游——没错,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些厂商都有专门的导游——接着给我们讲解了他们展出在外面的四辆车。在那一辆签满名字的SONATA的故事里,我很惊讶地发现北京居然直到2002年才生产出第一辆轿车。
当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参观现代的生产线。
在全机械化的生产车间里逡巡,听着那甚是神奇的柔性生产的理念——简而言之就是所有不同的车都是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的——惊叹着整个车间整个流水线整个工厂甚至包括周边厂商的整个系统的严丝合缝——忽然又对我们系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与敬佩!
期间听到一个令人难忘的数字:北京现代每小时下线68辆轿车,而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奇瑞们只有十二三辆。巨大的差距。在我们眼中根本看不出核心技术到底在哪里,差距到底在哪里。唉,任重而道远。

实践日志23-28日

8月23日

今天讲的内容对于我们这些混了两年IE并且上个学期被制造概论折磨了一个学期的革命同志们来说真是驾轻就熟。
下午又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去参观快速成型实验室。我认为,快速成型技术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于它体现出的一种突破的思想——过往的机械加工都是围绕着怎样"减"材料,即在毛坯上想法设地地把需要的形状给切出来;而快速成型却完全突破了这种思想,它靠的是一种"加"材料的方法,把需要的形状一层一层地给叠出来。有了完全不同的思考方法,剩下的路子就好走多了,宽阔多了。不过是靠光敏材料进行沉积,还是在低温环境中用冰进行等方式,在新的指导思想下开展的各个方向的研究,充满勃勃生机。
比较可惜的是还是无法在快速成型实验室看到这一神奇过程的现场演示,而只能纸上谈兵和看一些成品。不过还是让我感到这一行实在前途光明呀~~


8月24日

信息产业,一个被用滥了的名字。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信息产业呢?我不了解。大概真正了解的人也不多吧。信息时代真的就在我们身边了吗?钢铁工业煤炭工业被认为是夕阳产业是一个错误,那么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会不会也是一个错误呢?如果不是我们被不断地提醒着信息的重要,提醒着信息产业的听起来不怎么熟悉的词汇,我们真的会像现在这样重视着一个我们无法解释的词汇——信息吗?
我抽风了,瞎问的。
p.s. 大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8月25日

跑去建筑系的大楼。感叹建筑系的哥们做的大作业比我们做出来的有实感多了有成就感多了有满足感多了。一件件精美的模型,一张张漂亮的设计图,都不是我们机子里存着的几十页的我们自己对它也不是很有信心的大作业论文能比的。有时不自然地就会对工业工程这个系产生迷茫——我们到底是干嘛的?
p.s. 借了不少书,没啥用,大概手脚太慢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又上了不少网,找了好些资料,终于把书的生产流程的作业完成了!看着自己简洁的生产流程图,虽然没有别人的那些内容丰富,然而我认为我自己的更有条理更易于理解。自家的孩子当然自己得喜欢了!


8月28日

一个一个工业部门地讲课的日子大概是结束了。虽然其实对于每一个工业部门部份的课程都并不掌握得很多。但据说接下来我们得以学得的各个工业部门的知识来作基础而要学会从更大的更宏观的眼光来看问题。感觉有点心虚,基础没打牢呀……拭目以待。

实践日志8月22日

参观日:地质博物馆和西单博物馆。
早起集体把人家的公车给封锁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到了第一站地质博物馆。相对而言前些天而言,地质博物馆的东西我可算是相当熟悉了,一直以来就对这些天文地理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一进门去就盯着那个九大行星的介绍不放,不知道过两天布拉格的IAU会议会出什么结果呢?是不是就会变成12大行星了呢?
然后是各式各样的石头。天然的人造的粗糙的漂亮的中国的外国的现代的远古的地球的外星的沉积的火成的动物的植物的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个石头的博物馆——噢我错了,这里的确是石头的博物馆。
下午参观了落成不久的首都博物馆。前一阵子大英博物馆进行展览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去成,今天总算圆了一个心愿,只可惜楼下已经从大英变成了美洲豹崇拜什么的了。
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关于北京各个方面的进化史。北京肩负着悠久的历史。是财富,也是责任。
唉,那一件又一件古物吸引够了我好奇的眼球却勾不起我太多或有趣或深刻和思考。就此作罢。

实践日志8月21日

今天说是讲汽车工业,却大举科普汽车发展史和汽车构造去了。不过这倒是很合我胃口。对于汽车原理一直有点小兴趣,却连续两年想选汽车构造的课而不得。不过今天的课却让我了解了好些我想要知道很久的问题呀,比如汽车是怎样转向的,怎样变速的,怎样刹车的……看来我想知道的问题还真是很初级的,以后可以打消再去选课的念头了。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介绍泥沙实验室的任务,中午我们小组再度到泥沙实验室去参观。在索要官方介绍资料碰了钉子以后,我们跑进去那里指点江山并到处找人询问关于模型的情况——可是那些在兢兢业业地测量着数据的研究生们似乎都对系统的整体没有太深的认识,而只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部分。嗯,这是一个问题。最后居然缠上了一个大概是操印度口音英语的人给讲解了一番,不过仿佛练英语的意义要大于了解实验室……看来还是得靠网上找资料了。
下午去参加了汽车系的实验室。还说是实验室呢,分明就是一个展馆!里面展出了好些被拆得五脏六腑全露出来了的汽车;当然这些我们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更吸引我们目光的还是那些经典而有趣的老车——比如从前面开门的BMW,传说中的匈牙利送牛奶车(虽然后来被证实只是德国车而已),二战时期的美国吉普,胡耀邦曾经的红旗座驾,THU自研的太阳能汽车,只剩个底盘的雪铁龙……据说有一辆车的底盘高度可以调整,停车的时候车身都要放到地上了,那多像只宠物趴着呀~~可惜我们看不着呀。

实践日志8月18日

对于讲化工的时候讲了半天的中药介绍感到有点莫名其妙。不过也没关系,反而对这东西有点兴趣。
课上讲到,我们并不是要把中药西化,并不是要以我们的中医学去适应西方的草本医药。记得以前曾跟一位学中医的同学询问过:到底什么东西定义为中药呢?最后得到的几乎是没有答案的答案,他说,任何东西都可以是中药,这是一个很难被定义的东西。的确,我们自己对于中药的了解可谓相当模糊。我们无法准确地定义什么是中药;我们无法清楚说明什么东西是上火什么东西是热毒;我们也无法清楚说明为什么头痛医脚居然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中医正在日渐息微。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中药并不科学,无法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而越来越不相信中医药学了。难道就因为不能用西医的理论来解释,中医就不是科学了吗?
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
科学到底是什么?是正确的东西吗?应该不是这样的。我记得某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请原谅我忘了是谁了……)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科学并不是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则,它只不过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虚拟的东西,只是因为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若干问题,可以用它来推出一些具有预见性的结论并能被后来的事实所证实,可以用它来进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对自然世界的改造,它就被称之为科学。万有引力是科学。但是世界并不见得就真的存在万有引力这种东西。相对论用时空扭曲的方式也可以对这样的现象进行解释,而且解释得比万有引力更完善。那相对论就是世界的真理?难说。无法在极微观下工作说明了它并不完美。它也只是科学。
扯远了。我是想要说明,我认为中医药学的确是一门科学。它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华人民逐渐实践而掌握和积累起来的。也许它并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它可以对许多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并且通过吃中药而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见得到的疗效。我想,西医也就不过如此。
另外联想到的是关于对抗与和谐的问题。西医讲究的是对抗,头痛医痛,脚痛医脚,哪有不对劲就把它切掉啥的,直接得很。中医却不如此,中医想的是刺激人体自身的调整机能使得人能自身把问题给解决掉。嗯这个问题我没想太深刻,但这种具有东方彩色的哲学思维方式显然对于我们是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的。比如说,像治理前两天提到的小煤矿问题,我们就只能强制把它关掉吗?能不能头痛医脚地从别的方向着手呢?这真是一个具有哲学高度的问题呀……浅尝辄止浅尝辄止~~

实践日志8月16日

对钢铁工业和昨天的煤炭石油一样没感情,在老旧的录像带前迷失……跳过。
但中午去参观的泥沙实验室倒是个惊喜。在这条熟悉的主干道边上居然有这样一个精致的微缩三峡,让我很是诧异。一边感慨这模型的精巧和人力的伟大,一边感慨比这模型大千倍百倍的真正的三峡的大自然鬼斧神工,还一边思考着这么一个躲在主干道边上的模型是否真的能反映出那个影响了全中国无数人民寄托了好几代人伟大梦想的三峡的真正情况,一边又想起了无数人对于三峡工程是否真的有利有用有必要的大讨论。没有什么背景知识的我,依旧是个看客,又一次在花丛中走马观之。

实践日志8月15日

大抵是在讲煤炭吧。对于煤炭其实一直很陌生,家乡那边很少看见,于是对于课上提到的煤炭居然占我国铁路运量的1/3很是惊讶。提起煤炭总是只有那么一些模糊的印象:黑糊糊的一块块煤、黑糊糊的煤矿现场、黑糊糊的巷道和还是黑糊糊的煤矿工人。当然少不了的是全国各地像是定时炸弹般随时会爆炸的煤矿开采事故。看着放映着的大概得比我还老的录像带,却总是会注意到那时候落后而显得可笑的特效,而对其讲述的煤炭石油的生产提不起兴趣。大概是这东西不在我身边不熟悉的缘故吧。
以前不时会天真地觉得,煤这东西与石油天然气相比,是一种相对落后的能源——那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了呀。然后就会想像着我们国家为什么不加大从煤能源结构向石油能源结构的转变,即使不能像石油出口大国们那么富得流油,也能像石油进口大国那么富得吸油啊。当然幻想终归是幻想,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是由许许多多的因素所共同决定的,最重要的是我国的煤炭储量和产量是石油所不能比拟的。又一个实证证明了对实际的应用而言,并不是说技术先进的东西就必然比落后的东西更有用——这难道就是老师想向我们灌输的系统观念的一部份?

实践日志

由于没怎么套官话,实践日志居然很快就补完了,一查吓一跳,五千多字……一口气贴上来怕会严重影响我blog的版面,遂决定一点一点地贴……


8月14日

对于“工业系统概论”这个光听名字什么都听不出来的课满怀期待同时忧心忡忡,因为历史表明挂着“概论”两字的课我都并不是特别感冒并且有千头万绪扭作一团的感觉,而我这人偏偏学什么都特别注重条理与逻辑,恨不得学个几何定理都从欧几里德的五条公理推起。
而令我有点惊喜的是这个课仿佛要比我想像的好玩许多,可以了解各个工业部门的生产流程并且会有好多的参观活动~但同时也发现作为概论课依然有概论课扭作一团的特点。看来把一团东西理顺是我面对概论课时必须要解决的老大难呀……
中午去了一趟印刷厂参观。之前对印刷厂的印象不深,只是模糊地记得很小的时候到过附近的铅印工厂去参观,隐约地记得其中有许许多多的活字……印刷厂内的场景算不上令我激动雀跃,但也颇有一些新奇,到处观摩觉得很是新鲜,却有一种强烈的走马观花的感觉,拿着手中的一根笔除了在转还是在转,要做笔记不知从何做起,对于布置完成的“书的生产流程”的作业有种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的感觉。有时候盯着机器轰鸣而发呆,或是勾起了上个学期对于四杆机构的点点回忆,却全然忘却我跑这来的主要目的。想起以前和同学的一次讨论:当我们在刚开始学一样新的东西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而当我们刚学到一点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而当我们再更进一步地学习的时候,又会发现自己还真是什么都不懂。我真希望,当我最终完成这项“书的生产流程”的作业时,并不会觉得自己真的什么都懂了。

六级

今早爬起来看大家的blog发现很多人都在谈四六级,于是也跑去查了一下分,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啦:537
没有什么概念。
估计不算高吧……
估计不算低吧……
估计我应该是再度技术全面平庸吧……
反正比我估计要差一些,尤其是作文看来有待加强啊。Anyway,六级用处不大,考完就算。

2006年9月1日星期五

体育界无限神奇~~~

美国队居然完败希腊;阿根廷双星居然去了westham;arsenal居然一天之内交换掉两个麻烦人;曼联居然一个夏天只买到一个carrick……

p.s. 大作业终于完工,工业系统概论终于结课,由于有实践日志的作业,以后会补上这几周的见闻,敬请期待~~